來歷之一:
九天玄女簡稱玄女,
俗稱九天玄女娘娘。原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後經道教增飾奉為女仙。
    道教歷史上曾有兩位玄女,一為常與素女並稱、講房中術的玄女。葛洪《抱朴子內篇·極言》雲:黃帝“論道養則資玄、素二女”。《雲笈七簽》卷一百《軒轅本紀》雲:黃帝“於玄女、素女受房中之術”。二為講行軍戰陣之術的玄女,即為本文所說的九天玄女。九天玄女之名,始見於漢代之緯書。     《龍魚河圖》雲:“黃帝攝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 …黃帝仁義,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敵,乃仰天而歎。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又說:“帝伐蚩尤,乃睡夢西王母,遣道人,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曰:'太乙在前,天乙備後,河出符信,戰則克矣。黃帝寤,……立壇祭以太牢,有玄龜銜符出水中,置壇中而去。黃帝再拜稽首受符,視之,乃夢所得符也。廣三寸,袤一尺。於是黃帝佩之以徵,即日禽蚩尤。”其後,又有《黃帝問玄女戰法》一書,對上述故事進行演繹。《舊唐書·經籍志》兵家類著錄《黃帝問玄女法》三卷,蓋即此書,可能出於南北朝。其中有云:“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黃帝歸於太山,三日三夜,天霧冥。有一婦人,人首鳥形,黃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婦人曰: '吾玄女也,子欲問何? '黃帝曰:'小子欲萬戰萬勝,萬隱萬匿,首當從何起?'遂得戰法焉。”明董斯張《廣博物誌》卷九曾引《玄女兵法》文,亦記上述故事。文曰:“蚩尤幻變多方,徵風召雨,吹煙噴霧,黃帝師眾大迷。帝歸息太山之阿,昏然憂寢。     王母遣使者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符廣三寸,長一尺,青瑩如玉,丹血為文。佩符既畢,王母乃命一婦人,人首鳥身,謂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鬥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遂克蚩尤於中冀。     又數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於帝庭,授以地圖。”此文比《黃帝問玄女戰法》增益甚多,有較多的道教色彩,出書年代應在其後,或許出於隋唐。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將上述資料加以綜合,寫成《九天玄女傳》,收入《墉城集仙錄》卷六(又載《雲笈七簽》卷一百一十四)。該傳亦主述玄女向黃帝授符書以破蚩尤故事,但明確將玄女作為道教神仙加以敘寫。該傳首句即云:“九天玄女者,黃帝之師,聖母元君弟子也。”繼雲:“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應。'”當玄女下降,帝再拜受命時,玄女曰:“吾以太上之教,有疑可問也。”當黃帝告以求授戰法之願時,“玄女即授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靈寶五符策使鬼神之書,制妖通靈五明之印”等,於是“遂滅蚩尤於絕轡之野,中冀之鄉,分四塚以葬之。”經過如此敘寫之後,九天玄女遂成為上古之女仙,而被納入道教神譜中。     九天玄女對中國古代社會亦曾產生過影響。《水滸傳》第四十一回《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敘述宋江被官兵追趕時,躲進九天玄女廟,被九天玄女所救,並授其兵書三卷之故事。 

之二:
    
道教傳說中善兵法戰勝之術的女神。原為古代神話中人物,後被道教列入其神系。杜光庭《墉城集仙錄》說,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蚩尤行法術,作大霧三日,內外皆迷,黃帝不能勝,因設齋於太山之下,西王母遣使以符授之,並告以精思禱天,必有太上之感應。後數日,玄女乘丹鳳,御景龍,著九色彩翠之衣,降臨黃帝齋所。授以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策使鬼神之書、制妖通靈之印、九光玉節十絕靈幡命魔之劍等。黃帝率諸侯再戰蚩尤,遂滅蚩尤於絕轡之野,並用其神術誅榆岡於阪泉之野,平定天下四方。後黃帝於荊山下鑄鼎,得黃龍迎入天宮。道教稱,黃帝兵法戰勝及登仙之術,皆九天玄女所授符圖秘訣,九天玄女為黃帝之師、聖母元君之弟子。後世有托稱黃帝玄女的書文傳世,內容或為兵法,或為陰陽房中之術。 得道多助九天玄女助黃帝     當人類還在岩處穴居的遠古時,華夏大地曾有一位稱西喬附寶的女性。其夫少典公孫代為有熊國的國君。有一次,西喬附寶在郊野休息,瞑蒙之中感覺有大電光繞北斗星下降,照耀得到效野一片光輝。西喬附定竟因此感面有孕。據說她懷胎二十四月後,竟生下一位落地即能疾速奔走,並能說話的神童。     這神童長大後,敦厚敏捷,聰明智慧,典籍稱其形像“龍顏日角,河目隆顙,蒼色大肩”。他本襲少典公孫氏之姓;因生長於黃河流域的姬水之畔,又以“姬”為姓;又因居住於軒轅之丘,所以亦稱“軒轅氏”。這位稱作軒轅氏的孩子,開始求學於一位稱“大項”的賢人。十五歲時,軒轅氏襲公孫少典之位,而為有熊國的國君,所以人們稱他為有熊氏。     話說神農氏的後代,八傳至榆罔時,暴虐無道。軒轅氏為解民於倒懸之苦即以有熊氏部落為中堅,同時號令四方,在阪泉之地與神農氏後人榆罔大戰而獲勝,併其部族而為一體。     當軒轅氏在位二十二年,又有蚩尤兄弟八十人大肆猖獗,起而作亂,他們作“五虐之刑之害黎庶”,茶毒生靈;采葛廬山之礦以冶金,製作鎧甲、大弩及刀、槍、俞、戟,志在兼併天下。軒轅氏起氏師與之戰,均不能取得徹底的勝利。     有西王母,為天之神人。知道尤兄弟劣跡,謂其失道當為所失道當誅,因以夢境昭示軒轅氏說:“太乙在前,天一在後,得之者勝,戰則克矣!”但這些玄機太深奧了,不易理解。軒轅氏遂築壇禱告,以求感通,但終不能徹悟。     軒轅氏起義師意在救助天下蒼生,尤起兵作亂,則為自己私慾,意在兼併天下,雙方優劣立判。這天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神人西王母遂又使弟子九天玄女下降。軒轅氏向玄女請教說:“尤暴人殘物,我想與他決一戰而大勝之!”     玄女嘉其志,遂傳授給他《三官秘略》、《五音權謀》、 《陰符經》以及六甲六壬兵位之符、《靈寶五符真文》、策使鬼神之書、五陰五陽遁甲等等。軒轅氏閱思百日,玄女又幫助他製作牛鼓八十面。在風後的研究主持下,又製成指南車以明方向。當一切條件成熟之後,遂在涿鹿之野與尤決戰,徹底殲滅了尤之類。     天下部落共尊軒轅氏,以功德推其代神農氏王天下。五行方士言神農以火德王下一,火禀陽剛之氣,狂猛燥烈,至極限已有前代之敗亡;水能克火,火能克金,火卻又能生土。而土禀中和之氣,執五形之中位,其形勢即有帝王臨天下之威!軒轅氏遂以土德稱帝。土,黃色,所以號軒轅氏為黃帝。     軒轅黃帝又得奢龍辨乎東方,得祝融辨乎南方,得火封辨乎西方得後辨乎北方,將四方諸務均給他們去辦理。適逢其緣,得娶大樑西陵氏女嫘祖為元妃,以鎮后宮。實際上,道教之“玉皇”和“四禦”神的崇拜,即由此衍化而來。 黃帝之稱帝者,“蒂”也。蒂為結出果實的“蒂把”,所謂“瓜熟蒂落”之蒂也。軒轅氏就是結出人類文明果實的“蒂把”,華夏民族的文明將由這個“蒂把”結出更新更豐碩的成果!推算其年代為公元前2697年,道歷即以是年為始。


之三:
    九天玄女,又尊稱為「地母娘娘」,據考證就是上古神話中最著名的女神──女媧,所以也尊稱「女媧娘娘」,或者簡稱之為「媧皇」。又叫九天女、玄女、元女、九天娘娘、九天玄姆娘娘、連理媽,本是中國古代的女神,後為道教所信奉,成為女仙中著名的一位,在民間頗有影響。九天玄女是位頗諳軍事的女神仙,但她的模樣卻像是一位雍容華貴的后妃。在台灣鄉土神明的傳說裡,九天玄女又稱連理媽,有大媽、二媽、三媽至九媽的九尊神像。


    女媧氏,也稱女希氏,伏羲氏的女弟;據傳說,笙簧便是她最先製造的;她一生最大的貢獻,是製訂嫁娶的禮節,尤其規定同姓氏的不得相婚配,使後世的男女關係,不致於像禽獸一般的雌雄濫交,而步上了氏族的正軌,確是中華民族的一大功臣。《十八史略》的女媧氏,風姓,以木德王,始有作笙簧(樂器名)。諸候共工氏,與祝融戰而不勝,乃怒而以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析,地維缺;女媧氏乃煉五色石補天,斷鰲(大龜)足,立四柱,聚蘆灰以止滔水(洪水),於茲地平天成,不改舊物。《補史記》的女媧,亦是風姓,蛇身人首,有神聖之德,代宓犧立,號曰女希氏;無革造,惟作笙簧,故易不載,不承五運;一曰,女媧亦木德王,蓋宓犧之 ​​後,已經數世,金木輪環,周而復始,特舉女媧,以其功高而充三皇,故頻木王也。當其末年也,諸候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以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女媧乃煉五色石以補天,斷鰲足以立四極,聚蘆灰以上滔水,以濟冀州;於是,地平天成,不改舊物。     九天玄女乃先天的真仙,受西王母之命,授符法於黃帝,故後來稱為九天玄女娘娘。道上稱為九天玄母天尊。後世一直認為九天玄女是助戰的神仙。所謂九天者,中央及八方也,所以九天乃四面八方的意思。傳說玄女就是天地間唯一的神女。傳說中的九天玄女娘娘是一位楚楚動人的女仙,但據傳說她的原型卻是一個在鳥身上長著人腦袋的怪物,這就是玄鳥。在〈詩經〉中,記載著玄鳥是商人始祖的說法。《史記》中也說,殷商的祖先是其母吃了玄鳥蛋,懷孕而生。這是商族崇拜玄鳥圖騰的反映。     這個玄鳥後來又化身為玄女,並被摻入了黃帝神話之中,成了黃帝的師父。九天玄女是西王母的弟子,也是黃帝的師尊。《黃帝問?玄女兵法》、《雲笈七簽》及《九天玄女傳》等書中記載,當黃帝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時,蚩尤呼風喚雨,吹煙噴霧,大霧三日,黃帝不能取勝。正在發愁之際,來了一位婦人,人首鳥形。原來是玄女受西王母之命下降,並授予黃帝兵符印劍等物,還為黃帝制夔牛鼓八十面,黃帝得了九天玄女傳授的戰法,才擊敗了蚩尤。此時的玄女,雖尚未脫盡鳥形,但到底進了一步,成了一位救助急難,暗藏謀略的半人半禽女神。後來黃帝采了首山的銅礦,鑄造了九個巨鼎陳列在荊山之下,其後黃龍來迎,黃帝就乘著黃龍上天去了。所以天庭特意任命九天玄女為天書秘祿,專門掌管人世劫運,向處逆境的救世英雄傳授兵法。到了宋代的《雲笈七簽》中,九天玄女則徹底人神化,完全脫掉了動物痕跡。書中專門有一篇《九天玄女傳》,寫她騎的是鳳凰,駕著彩雲,穿的是九色彩翠華服,是一位專門扶持應命英雄,授以天書兵法的上界女仙──玄女娘娘。     九天玄女的這一角色,大量出現在古典小說中。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如宋元間編撰的《大宋宣和遣事》,明代四十四回本《三遂平妖傳》、清代《女仙外史》和《薛仁貴征東》等書,都有許多筆墨對九天玄女做了繪聲繪色的描摹。在古典小說中,九天玄女也都是兼天帝意志,傳授天書兵法,輔佐良臣名將的天界大神。宋元時期《大宋宣和遺事》及據此寫成的《水滸傳》中,宋江江州遇救後,又去接老父上山,不料被官兵知覺,倉皇中 ​​逃進還道村玄女廟。玄女娘娘顯靈,不僅救了宋江一命,九天玄女還授三卷天書給宋江,助他戰勝官兵的故事。後來宋江歸順了朝廷,領兵征遼時,被遼軍的「太已混天象陣」所困,宋江夜夢中得九天玄女傳授破陣之法,即以此法大破遼軍。除此之外,清代《薛仁貴征東》中也記載,薛仁貴征東途中,突然地裂成洞,他在仙童的帶領下走進一個洞天福地,見到了九天玄女。得到九天玄女的白虎鞭、水火砲、震天弓、穿雲劍及無字天書等寶物,才贏得了征東的勝利。    到了現代,九天玄女與其它娘娘合祀的時候,作為王母娘娘「特使」的身份已不明顯,她被人們賦予了賜福賜子的功能,雖然地位低了許多,但是在善男信女心目中卻更覺親切和崇高。民間都知道女媧氏是補天的女神,認為憑祂個人的法力,像傘一般的天穹,尚且能支撐住,所以又傳說女媧氏一定是修補傘的聖手,因此,製造傘的業者,奉女媧氏為守護神。另外民間信仰中,傳說九天玄女是線香業的祖師爺,並傳說只要是有香火的地方,九天玄女都會到來傾聽人間的苦難,故香燭業奉祀九天玄女為祖師,製香業人家都在家中供奉神位,並在九月九日祭祀。此外,九天玄女也曾為黃帝製作指南車,幫助黃帝擊敗蚩尤,因此許多汽車製造或銷售業者也將他視為守護神,還有絲棉的紡織業者,也奉為職業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九蓮慈聖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