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2010年07月19日
採訪剪輯/賴興俊
一本一本的老舊書籍堆在這間不到五坪的小店面,這些年代久遠,略為泛黃的書籍,似乎訴­說著這間店的繁盛興衰。一旁打盹的老先生,叫李良儒,年輕時喜愛閱讀的他,在公務員退­休後,決定回到牯嶺街,經營一間,屬於自己的舊書攤。雖然經營書攤只有蠅頭小利,但是­李伯伯依舊樂在其中,因為支持他走下去的,是書中無盡的知識,以及一顆愛書的心。

對李伯伯而言,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到一本好書,不過好書總是難尋,於是李伯伯就得常常­到各地去挖寶。
而這一天,李伯伯來到位於台北縣中和的慈濟回收站。
在回收站裡尋找著堪用的書籍並不容易,不過當李伯伯找到心中的寶物,那可就開心了。 
帶著幾本書籍滿意的離去,李伯伯說:只要還活著,就要繼續當個尋書人。  

回到牯嶺街,發現隨著時代變遷,像李伯伯一樣的二手書攤/只剩下兩三家。而過去人聲鼎­沸的牯嶺書街,其實是因為政府市容整頓的規定,間接使得許多書攤必須被迫離開牯嶺街,­而當初近百家的盛況,至今也不復存在。

書攤的數量減少,間接造成閱讀人口降低,不過對於李伯伯而言,最感慨的,是台灣學生的­求知慾,漸漸不如外國學生,而近年來政府推動陸客來台觀光,李伯伯也有一番見解:

書櫃裡放著李伯伯珍藏的書籍,因為曾經被偷過好幾本,所以現在不得不鎖起來,而許多的­人,也曾因為這些二手書的魅力而慕名前來,甚至想接手書攤的,也大有人在。而憑著對歷­史的熱愛,李伯伯也正努力寫作,計畫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寫成自傳,這是屬於他的夢想,­他的堅持。

穿起襯衫、關上檯燈,李伯伯他要回家陪孫子了,對於牯嶺街的沒落,雖然有些感慨、有些­批評,不過從李伯伯的身上,我們仍舊可以看到,身為文化傳遞者,那一股熱情的心,以及­不服輸的精神。
下次經過牯嶺街,不妨走一趟舊書攤,也許你也有機會,聽李伯伯講那,一個又一個,精采­的故事。

公民記者賴興俊-採訪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九蓮慈聖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