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道經過-【劍仙】(南 懷瑾 先生講述)


劍仙         

當時聽到杭州城隍山上有一老道,傳說系滿清王室公子出家者,這位老道須眉皓白,童顏鶴發,神釆奕奕,據傳已成劍仙;得此消息,心中萬分興奮,即行前往拜謁數次,都未得見面。(想起當時訪師求道之誠懇,見面即跪,而今日朋輩相訪,談玄說道等,甚或有人還以此過訪談道為對主人的種施惠,算是看得起對方,今非昔比,想來頗多感慨)。聽說這位道長當時逢人來求皆推稱不會劍術,若欲習畫他則教人畫梅。幾番周折後,我終於見到了他,即向他再三懇求學劍,只學此項,不求其他。因為我意誠心堅,終於獲得進一步約談。

他見面一開頭就問:「曾習何劍?」我答:「學過青萍、奇門等等。」於是道長即命我當場試練所習。我練了一陣以後,他批評說:「這真的只是兒戲,不可再練,徒費光陰,還是以讀書為好」,又接著說:「你所聽說一些小說書上說的白光一道,口吐飛劍,這類的話,在世界上並無其事。劍仙雖有,但並非如同小說上所描述的那樣;今天你暫且試練一下,每天晚上把門窗緊閉,房間內不點燈,使內室漆黑,僅點香一枝,嘗試用劍劈開香頭,手腕著力,而臂膀不動,等練到一劍迅下,香成兩半時,才進入第一階段。第二步再把豆子擲向空中,用劍劈在空中成兩半,功夫能練到這裏,再來見我,再為你解說劍路。」

當時聽了以後,心想這實在太難了,雖然心知天下無難事,這樣練劍,也不是不可為,但因當時立志學文兼學武,俾能經世濟時,而諸事分心,惟恐心不專一則反而一事無成。魚與熊掌,不可得兼,遂作罷。放棄作劍仙,然而對於學拳仍舊勤勞,每日淩晨三時,必起床練拳,兩三小時後,再沐浴更衣。當年杭州西湖一帶,武師甚多,我亦朝夕浸潤其間,躍馬佩劍,臂縛鐵環,腿綁鐵磚,也相近於那時的「太保學生」了。一笑!以後訪遇僧道甚多,皆各有專長,然所說與城隍山老道大抵相同。總之,我在那段學拳時期,練習武功,可以說從來沒有間斷過一天。

入川

抗戰前二、三月,我即隻身入川,其後一些朋友也隨政府輾轉來到了陪都四川,相遇時都說,我有先見之明,固不知道我想到峨嵋學劍的心願。記得那時一路訪道,到漢口時,曾遇到兩位異人,一道一俗,道者紅光滿面,俗者跛其一足。手中均撚弄鐵彈,笑容靄然,我竟不覺尾隨其後,自黃鶴樓前繞到後山,他兩人一直走亦不稍回頭。翻山越嶺,直到下坡時,才回頭問我:「奇怪!年輕人你跟我們到這裏幹什麼?」我本想把訪師求道的心意告訴他,忽然感覺到天下騙子甚多,倘若在湖北隻身遇騙,那就麻煩了,於是說是遊山。他們又問我將往何處去,我說打算到四川,道人仔細看了我一回,然後說:「好的!你應該入川,我們後會有期,但是今天你不要再跟著我們了。」他並留了以後見面的地址給我,就此分別。至今回憶起來,該二人神態舉止都很奇異,令人回味無窮。後入川,遍訪青城、峨嵋仙佛觀寺,一路亦未有些時中斷過。

遇異

四川名勝鵠鳴山,為東漢期間道教祖師張道陵隱居之地,山上住有一位名號王青風的道士,是四川境內傳說的劍仙,我曾經上山尋訪他,多次以後,終於見到面,他亦是一位奇人異士。他說:並無飛劍這種事,但劍仙卻是有的。然而他的說法又與杭州城隍山老道所說稍有不同。他說劍為一種「氣功」,所謂以神禦氣,以氣禦劍,百步之外可以禦敵。又說劍有五類,大別之為有形、無形。他知道我羨慕「金光一道」的劍術時,告訴我需鑄備一寸三分長金質小劍,再以道家方法習練。一如道家練丹之法,可將黃金煉化成液體,並可服飲,若中了毒,道家並有解此毒的藥。當時私自想到,現在到了科學昌明,槍炮及炸彈等威力無比的利器皆已發明瞭的時代,還去苦練這種劍術幹什麼?如果是為了強身,則個人已經知道的許多方法,就足以保健,何必浪費時間在這方面。就因這樣想法,意志始終未能專精堅持而放棄了。

後來請 王青風 老師表演,那時我們彼此之間的感情已經很深厚,所以他就特允了我的請求。一次他站在山頭上,用手一指,數丈外對峰上的一棵老松即應手而倒。我童心未泯,尚驚訝地問他何以無光。他說:「我早已經告訴過你並無此事,欲練至有光,另有一番道理。」

這時他的大弟子亦在旁邊,這個人也是道士裝束,我亦請他表演,但見他用鼻孔吼氣,便看到他站立之處,周遭山土轉即成塵飛揚。此二次表演都是我親眼目睹的事實,由此而相信中國武術,的確可練至甚高甚妙境界。此其一。

第二位所遇到的異人,在四川自流井,是由以「厚黑學」聞名之 李宗吾 先生所引介。李公學問、見識廣博,道德亦高,世所罕見,其所著作的「厚黑學」,如其所說:「撥開黑的,讓人見到真正的。」旨在諷世。我在自流井遇到他的時候,就說在附近趙家侖鄉下,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是得到武當內家武功的真傳,輕功已經相當了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九蓮慈聖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