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機製幣大師耿愛德舊藏冥國銀行紙幣



分類:冥國銀行

2009/02/26 01:05


    耿愛德(Eduard Kann,1880-1962)為眾所皆知的中國近代機製幣收藏研究者,其經典著作《中國幣圖說彙考》與《中國貨幣論》更是早年收集機製幣藏家必備的參考書籍。


 圖1 耿愛德舊藏滿洲國大同二年陰曹天堂酆都銀行壹仟圓


    原籍奧地利,後歸美國籍的耿愛德1901年進入英國銀行界工作,次年(清光緒28年)被派駐中國上海的英國分行服務。其後,耿氏轉換多個工作地,但始終都在銀行界,其間還擔任過「俄亞銀行」滿洲長春分行經理。

    1930年,耿愛德50歲退休離開銀行界自行創業,從事金銀條塊買賣仲介業務,並受聘為當時國民政府中央造幣廠顧問委員會職務。1949年(民國38年)離開中國赴美定居,直至1962年過世,總計在中國居留長達47年時光。


    耿愛德初到中國年僅22歲,離開時已69歲。由於一直在銀行界工作,得以接觸到各時期不同型態的貨幣,包括元寶銀錠、金銀銅幣、紙幣等。或許因職務因素產生收藏錢幣的興趣嗜好,耿氏在各地工作之餘,不斷地買進各式各樣的錢幣,並與當時上海錢幣收藏界人士往來十分密切,經常發表研究論述文章,50歲退休後始將部份手稿彙集成書。耿氏對收藏研究的熱情,不僅為為中國近代貨幣建立了珍貴的資料,同時也因其數十年不斷收集,乃得以完整保存許多珍稀機製金銀幣,而倖免於戰火凐歿,稱之為中國近代機製幣大師,當非過譽。


 圖2 耿愛德舊藏滿洲國大同二年陰曹天堂酆都銀行參萬圓


    耿氏集藏自1970年代起陸續於國際間拍賣,由於種類及數量龐大,拍賣次數繁多,每常造成轟動,而令中國錢幣在國際收藏界佔有一席之地,並受到世人矚目,耿氏之功,實不可沒。


    去年(20081027日,美國BOWERS AND MERENA拍賣公司再度推出耿氏剩餘舊藏,在紐約、德國、香港三地同步以視訊投標方式舉辦。浙江藏家蔡小軍小友特赴港標得一批紙幣,經整理後始發覺竟夾有一些早期冥鈔在內,乃將其中不同品種寄贈筆者收藏。


   從收集經驗所知,中國早期冥鈔多為當年在華歐美藏家所收藏,始得以留存至今。然中國人自己使用這些冥鈔祭祀祖先或燒付亡者,卻對此陰間貨幣十分忌諱,除非無意間遺忘而保存下來,否則鮮少有人刻意留置。所幸諸多外國藏家對中國冥錢風俗頗感興趣,將冥鈔當成正式紙幣收藏,卒使民國這一段冥鈔實物不致中斷。


 圖3 耿愛德舊藏滿洲國大同二年陰曹天堂酆都銀行伍萬圓 


    耿愛德收集的冥鈔中有幾張罕見的「滿州國大同二年」(1933年,民國22年)發行「陰曹天堂酆都銀行」券,面值計有壹仟(圖1)、參萬(圖2)、伍萬(圖3)等三種。從面值分佈可推測此組冥鈔至少應有七、八種,但年代久遠了,能獲三種已殊為難得。


    由此鈔銀行名稱亦可發覺早年人們對冥鈔的認知是天地一體、神鬼共通。「陰曹」是陰間地府的代名詞;「天堂」則較難解釋,西方人認為人死後會上天堂,只有魔鬼才會下地獄。中國人的死後觀其實沒有天堂這個字眼,但民俗中有「天廷」,而天廷通常是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凡人死後皆須往「陰曹地府」報到,而陰曹的所在地是「酆都」,因此酆都算是個地名,陰曹則泛指陰間。此鈔名為「陰曹天堂酆都銀行」就像「人間地上台灣銀行」,故其義應視為神鬼共用的紙幣。吾人只能看作當時人們的思想是認為神與鬼均可使用冥鈔。


  圖4 耿愛德舊藏民國11年東北陰曹天堂酆都銀行壹仟圓


    圖4是民國11年「陰曹天堂酆都銀行」券,與其後大同二年的滿州國冥鈔不僅圖案一模一樣,連號碼都相同,只在鈔票左邊印有「民國十一年六月六日」字樣。由此可判斷,中國東北地區原先就使用此版冥鈔,其後日偽政權扶植溥儀成立滿州國,該地區遂接續以原票印製冥鈔,將左邊「民國」改成「大同二年三月二日」。


    前文曾敘述,耿愛德曾擔任過「俄亞銀行」滿洲長春分行經理,這些罕見的冥鈔顯然就是他在長春時四處收集來的。


         圖5 耿愛德舊藏民國早期幽冥銀行拾圓


    圖5是「幽冥銀行」陰世通用拾圓券,兩旁蓋有「酆都兌換」紅色字,正下方印有「中華天運吉年造」,正下邊紙空白處另有一排加蓋紅色字戳,似為「恒裕印刷□□□」。另此券背面印有「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最左下方有鉛筆字寫「$10.00」(詳見部落格相簿圖),顯示耿愛德花10塊錢買到,惜不知購買確切年代,無法查究當時幣值物價。


         圖6 耿愛德舊藏民國早期冥國銀行拾圓


    圖6為早期「冥國銀行」拾圓券,正面下方有印「南無阿彌陀佛」字樣,背藍色,無年份。


         圖7 耿愛德舊藏民國19年冥國銀行拾圓


    圖7為民國19年「冥國銀行」拾圓券。此券筆者原先已收集2枚,以為又遇重複品,但檢視背面時赫然發現,耿愛德所集背面空白處有波浪形底紋,筆者此枚則無底紋,明顯為前後兩個版。料想不到,冥鈔竟也如同正規鈔票具有版別之分,實在相當奇妙。


   圖8 耿愛德舊藏民國19年冥國銀行拾圓背面圖有底紋 


       圖9 民國19年冥國銀行拾圓背面圖無底紋 


   觀賞整理耿氏遺鈔之餘,不免令人感歎世事多變。誰能料想機製幣大師耿愛德竟然也會收集冥國銀行紙幣呢?這幾張1933年的滿洲國冥鈔,由耿氏帶回美國,歷經半個多世紀,最後又回到中國,再轉入台灣,成為筆者的收藏。撫今追昔,鈔票風采依舊,大師卻早已離開人世。


(其餘新增非耿氏集藏的早期冥鈔請參閱相簿→冥國銀行→民國早期020023


(承浙江寧波蔡小軍世兄惠贈此批冥鈔,隆情高誼,無任感荷,謹借本文申致謝忱)


【參考資料】


佑餘<中國近代機製幣大師耿愛德生平簡介>2002.7.1台北《宣和幣鈔》雜誌第40


 


( 本文已另載於2010.04.20台灣中華集幣會刊第19期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九蓮慈聖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