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鑑 神骨篇》之補充資料《相學論骨》--1









一、總論:
  頭骨顱內含藏腦容量及其神經系統,並藉面部以顯示出靜態之個性和情緒,是以為歷來識人學者和相家所重視。惟因應用傳統經驗、以粗糙統計方法、簡單歸納在人身有限骨骼所起作用,藉與一身命運相聯繫,雖然不儘符合現代解剖生理學和相關客觀醫學規律。但由於命運層次超出一般科學範疇,所應用方法除演繹、歸納、辯證外,尚有直觀等其他傳統有關方法,且往往與哲學聯繫起來,用做一個人全面性宏觀考察。譬如:「六俯高強,一生富足;氣濁神枯,必是貧窮之漢。」前者係以宏觀直覺人體靜態器官,做出概括性命運判斷;後者則以微觀間接動態形容,舉出具體個別命運好壞。因此,傳統人相學在人之骨架與命格間之聯繫關係有關研究,仍是存在相當科學性和因果聯繫關係,若是能與現代西方解剖學、醫學的研究成果應善加引用,藉以補充和完善傳統識人學不足,即能以合理說明之。
二、分論:
  ﹝一﹞頭顱上貴骨:
  頭顱是包藏腦部及其腦底伸向各器官及身體部位的顱神經;腦部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兩個大腦半球、小腦及腦幹;腦幹將腦部其他部分與脊髓相連,含有控制"自律"功能的神經中樞,維持身體的重大機能,如呼吸及循環等等;小腦位於大腦半球下方,它控制某些無意識的活動,特別控制一個人協調運動,以及使保持平衡。大腦半球負責控制諸如語言、記憶及智力等等「較高層次的功能」。其中某些功能是由腦部特定地區所控制,「頭顱上貴骨」即是包藏這些腦部重要有用的地區。此處所論範圍主要以「天庭骨、枕骨及太陽骨」為主要作用的為討論範疇,其他部分僅起次要作用,是以不于深入討論。【《冰鑑》神骨篇:骨有九起。在頭,以天庭骨、枕骨、太陽骨為主】

  1、天庭骨【位在髮際下方,額頭的上半部】:額頭的天庭骨應該飽滿豐盈,一者是面貌上邊最顯露的地方,若是飽滿豐盈感覺比較賞心悅目,令人產生好感,二者大腦半球容量大腦脊液多,其所負責控制的諸如語言、記憶及智力等較高層次腦部功能皆儲存於此,顯示該人擁有較為高等的功能,尤其額葉的天庭骨下腦部是一個人個性功能區,更是左右性格和命運重要生理和心理因素所在,因此俗話常以『天庭飽滿』來言形容一個人命格可以為貴相;反之,一個人其他部位都很完整,頭大且圓亦無惡骨,但是缺了天庭骨就是不好面相,但是太凸也不好,這使過猶不及的道理。【《冰鑑》神骨篇:天庭骨隆起。又云:頭無惡骨,面佳不如頭佳。然大而缺天庭,終是賤品。】

  2、枕骨【腦後骨之下隴起者是也】:枕骨主中年,如果有勢有起,則表示中年較易輕鬆得志,應充實顯露。其內部腦部所控制主要是視覺功能,影響一個人對外在信息的攝取後加以協調和解釋作用,是以後腦杓充實顯露,方足就眼睛所攝取一切內外在資訊加以協調和正確解釋,做為一個人行事作為的依據,邁向成功的坦途。【《冰鑑》神骨篇:枕骨強起】
  3、頂骨【就是頭頂】:以平正為貴,該處顱內腦脊液主控思想感覺和運動,思想感覺和運動以協調、平衡為主,因此頂骨以平正為佳,蹋陷或是突兀則太遲鈍或是過於敏感都是不利的,例如蔣介石的頂骨較突,所以從小就得歷經風浪,所以如果你吃得起苦突出來也沒什麼不好。【《冰鑑》神骨篇:頂骨平起】
  4、佐串骨【鬢角骨,就是從鬢角的部分開始會有一條骨頭往上串往頭頂】:如羊角狀則貴。其內載有腦垂體腺,主控多種激素釋放和調節作用,掌管一個人生長、發育及日常功能的多方面作用,在生理和心理上足以展現個人企圖心和競爭意志,因此俗諺常以『頭角崢嶸』來解說。反之,假設一個人頭大且圓,其他部位也不錯,然而因佐串蹋陷不揚起,則顯現該人對人生事業缺乏進取心,往往心灰意懶而遁世也,意即這個骨和你能不能好好的掌權柄有關,當老版的最好長得好。【《冰鑑》:佐串骨角起;圓而無串骨,半為孤僧。】

  5、太陽骨位於兩眉尾端,太陽穴和額頭間:此骨宜細而顯則貴。該處是大腦動脈所在處,關係到椎動脈及頸動脈將血液供應腦部使用,再由太陽穴內腦的主動脈傳送到腦的其他部分的重要功能,如果腦部不能獲得必要養分和氧氣,則腦神經必然無法正常有效傳遞信息和反應其作用,甚且對腦部及其神經造成病變。【《冰鑑》:太陽骨線起】


~未完待續~

出處  http://tw.myblog.yahoo.com/red-425/article?mid=5103&prev=5117&next=5088&l=f&fid=3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九蓮慈聖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