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份的別稱


  在端午節的學習單中,小朋友對於「蒲月」充滿了疑問與好奇,便將一年十二個月份的別稱,及其所代表的意義表列如下,增加大家的學習興趣。


以下是十二月份的別稱









































一月



正月、端月、征月、開歲、華歲、早春、孟春、新正



二月



命月、如月、麗月、杏月、酣香、仲春



三月



蠶月、桃月、桐月、季春、曉春、鳶時、桃良、櫻筍時



四月



余月、陰月、梅月、清和月、初夏、孟夏、正陽、朱明



五月



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鬱蒸、天中



六月



且月、焦月、荷月、暑月、伏月、精陽、季夏



七月



相月、蘭月、涼月、瓜月、巧月、孟秋、初秋、早秋



八月



壯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秋、仲商



九月



玄月、菊月、青女月、季秋、窮秋、抄秋



十月



陽月、陰月、良月、正陰月、小陽春、初冬、開冬、孟冬



十一月



葭月、幸月、暢月、仲冬、霞月



十二月



冰月、塗月、蠟月、臘月、季冬、暮冬、殘冬、末冬、 嘉平月、星回節



古人認為十二個月都有其代表性植物和專屬名稱配對






































































月份



月份別稱



季節順序



代表性植物



一月



端月



孟春



梅花



二月



花月



仲春



杏花



三月



桐月



季春



桃花



四月





孟夏



牡丹



五月







石榴



六月



伏月





荷花



七月



荔月



孟秋



秋葵(黃蜀葵)也有人說鳳仙



八月







桂花



九月







菊花



十月





孟冬



木芙蓉



十一月







山茶花



十二月







水仙花



上表內容說明如下:


 <一>月份別稱的說明


  一月:端月。端乃開頭之意,故一年之始為「端月」。


  二月:花月。我國古代習俗的「花朝節」是陰曆二月二日,
        百花爭放鬥豔,所以引伸為「花月」。


  三月:梅月。中國的梅樹到三月時即盛開,所以稱為「梅月」。


  四月:桐月。四川省盛產桐樹,到了四月時枝頭便開滿了花,
        所以稱為「桐月」。


  五月:蒲月。端午節在五月,家家戶戶於門楣掛上菖蒲避邪,
        所以稱為「蒲月」。


  六月:伏月。六月的天氣相當炎熱,各種動物都喜歡蟄伏在蔭涼
        處避暑休息,所以稱為「伏月」。


  七月:荔月。因七月盛產荔枝,所以叫「荔月」。此外七月亦是
        瓜果成熟之時,所以也稱為「瓜月」。


  八月:桂月。八月桂花香,故稱「桂月」。


  九月:菊月。菊花盛開於九月,所以叫「菊月」。


  十月:陽月。因為十月屬於小陽春,所以稱為「陽月」。


 十一月:葭月「葭」即是蘆葦,於十一月開花,故為「葭月」。


 十二月:臘月。「臘」是古代的一種祭祀,在歲末舉行,所以稱作
        「臘月」。


 <二>季節順序的說明


  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每個季節有三個月。


  這三個月依古代的順序排列,字序為「孟」「仲」「季」。


  搭配上季節和順序,一月便是「孟春」


           五月便是「仲夏」


           九月便是「季秋」。


  不妨自己出題試試看,相信很快就能學會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九蓮慈聖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