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五營中的東營為何用"九".....

禮記+ 詩經 + 帝制思想 + 政教合一 + 祀戎合一 ..........加上天師道的源起.....

差不多快半部[道教史]來了....


從秦漢時代開始, 幾千年來就一直融入並維繫漢人的生活中, 滿足人類最基本的需求: 安定


 


1. <禮記. 夏官. 職方氏>
2. <禮記. 明堂位>
3. <爾雅. 釋地>
4. <許慎. 說文解字>
5. <天師道. 天師千二百官章>
 5.1 最早出現"五方軍區司令"的概念
 5.2 最初用在"安龍謝土"
 5.3 張陵, 張魯延用漢官制, 將祀戎合一的科儀化, 政教合一, 以鬼教民
6. 天師道, (正一派), 在道治採用的"祭酒制度"
 即是模擬官僚制的軍事體制而授予兵符, 法籙
7.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盟籙> , <正一法文十籙召儀>, <正一法文傳都功版籙>
 最早出現"五營軍"的原型 : "東方夷老君除逆部服衛兵", "南方越老召扁鵲服衛兵"
 (部隊番號與現行的不同)
8. <正一法文法籙部儀. 出官章> 五方將吏各240人, 五方軍的出官, 納官法
9. <正一法文經章官品> 將陽世的帝王制轉化成神靈界中的靈官仙官制
10. 道教科儀中, 是以紙紮在燈篙上安"五方軍"不是"五營軍",
  屬"上五營"的"三十六官將系統"
11. 劉宋. 陸修靜 <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 出官儀
12 唐初. <太上洞神三皇儀> 最早出現:九夷, 八蠻, 六戎, 五狄, 三秦
13. 另一段與道士法師奏職授職系統有關, 即"十二道公牒"與"閱錄儀"
14. 下五營將領, 共有七個版本, 而"張. 蕭. 劉. 連. 李"為現行最多


問:為何用九八六五三???


答:原因出在:以夷,蠻,戎,狄是指以前的”四方的臣服的番國”
而數字是指...當時的國家數量

三秦是帝王思想中的關中三秦


因為早期版本中的軍人數並無是後期才出現的,目前收集到的資料


那些數量是閭山派的前人加進去的
原因出在:最常使用五營兵馬的是閭山各支派
再猜...是從那本<太上洞神三皇儀>中再被演生出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九蓮慈聖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