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神仙系統解釋
道教的神仙系統,其數量極為龐大,且有逐漸擴大之勢。理論上,各尊神皆由道氣所化,而道氣是無限的,是以無限的道氣可化生出無數的神人、真人。同時,人得道可以成仙,仙可以由人修成,歷代的仙真越來越多,使得這一隊伍愈來愈擴大。此外,中國素有功德成神的觀念。那些生前為民為國有過貢獻的志士仁人、 賢達、烈士,在其身後則受到朝廷與民眾的立祠祭祀,也陸續地合併到神仙的系統中。如此,神仙隊伍的數量日增,且其來源不一,要將這雜多的隊伍排出有序的等級,就顯得十分重要。所以道教從創教以來,就一直對神仙系統的綜合排列和分出等級非常重視。
東漢時,《太平經》中已開始對神仙排序。 魏晉南北朝以後,新的道門別派越來越多,而各派所奉尊神和祖師不一,對於形成統一性的道教是不利,於是,有人開始對已存於人們心目中的神仙進行排序,比較有名的是《元始上真眾仙記》,對當時已知的神仙作出排序,惟系統性尚不太強。在齊梁時代,上清派的陶弘景寫下了《真靈位業圖》,神仙系統始井然有序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陶弘景後,神仙的隊伍又擴大不知凡幾。經長期演變,道教的神仙譜系,大致上形成了以三清、玉皇和四禦為首的主神隊伍,下屬有各類仙真、神司的龐大體系。道教神仙譜系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理論上人人都有可能成仙,代代均有人學仙,故其隊伍會越來越龐大。給神仙排序 的依據是“位業”。
龐大的神仙隊伍要如何劃出其等級、定其次序呢?主要的標準是“位業”。業,指修道者的道行高低、貢獻大小、內德厚薄;位,指在仙界的位置、地位。凡業越優者,其位越高。業與位是一致的。這一點,在《道教義樞》中曾作出很詳細的解釋,可茲參考。
神仙的等級依照不同的標準可以作不同的劃分。一般說來,其劃分成的等級有以下幾種。
《神仙傳》區分仙有九品: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 飛天真人,第五靈仙,第六真人,第七靈人,第八飛仙,第九仙人。
《抱樸子內篇‧論仙》分天仙、地仙和屍解仙(先死,再蛻變成仙人,一般認為是仙之下者,遠 不及白日飛升直接成仙)。
王重陽等內丹家常將仙分成天仙、地仙、人仙、神仙和鬼仙五個級別。
一般說來,學道者的最高追求是升至最高尊神元始天尊所居的大羅 天成大羅金仙。
資料來源:道教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