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門生在門外掃地,碰到一位來訪者。來訪者自認學識淵博,考一考門生一個問題:“一年有幾季?”

門生說:“四季呀。”

來訪者說:“你錯了,是三季。”

門生不解,怎麼一年成三季呢?於是說:“應該是四季。”

來訪者說:“咱們打個賭,如果你輸了給我磕三個頭;如果我輸了給你磕四個頭。”

正當門生和來訪者爭論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孔子從屋裡走了出來看一看來訪者,便說:“一年是三季呀!快快來給他磕三個頭。”

門生無可奈何,只好跪地磕了三個頭。來訪者得到滿意的回答後,得意忘形,揚長而去。

門生感到很委屈,說:“一年明明是四季,那裡是三季呢。”

孔子對門生說:“你看他全身穿著綠色的衣服,分明就是一隻蚱蜢精。蚱蜢是春天生,秋天死,它不知道有冬季。你同蚱蜢爭辯,他能聽得懂嗎?”

是呀,蚱蜢怎麼能知道一年有四季呢?可是,像蚱蜢一樣的人不知有多少?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歷來為人們曲解,其實孔子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這事應該他人知道的,你就說知道,不該他人知道的,就是你知道,也要說不知道。就像上述的故事,蚱蜢不知道一年四季,你又何必非讓他知道一年是四季呢?

世間皆道理,唯有參悟真。
善寓言導今,三季狀元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九蓮慈聖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