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番擔杉,又有稱「憨番抬廟(厝)角」,是一尊弓著身體,並且以肩膀扛著屋檐角的男性塑像。


關於這種塑像的由來,有以下三種有趣的傳說:


1.相傳有一個大家都叫他老番角的人,因為這個人很喜歡批評別人又愛狡辯,有一天,他跑到正在興建中的廟宇裡,對著裡面的種種東西大肆的批評一番,結果使蓋廟的師傅十分的不高興,晚上就叫他的徒弟照著老番角的面貌做了尊陶像,又吩咐徒弟將老番角的陶像放到牆頭上,作勢扛著廟角,以解心中之不悅
2. 「憨番」是荷蘭人佔據台灣時,所引進的黑人塑像。因為黑人天生有蠻力,所以匠師把這種塑像放在牆頭上,以支撐沈重的屋角。


3.以前台灣中南部的主要居民以平埔族為多,漢人常以「番仔」來稱呼他們,而這些「番仔」力大無窮,適合用來做為負重的力士,所以匠師把其做成塑像放在牆頭上,以支撐沈重的屋角,也有放於樑架上,做扛樑狀者稱「力士扛樑」。



 




天壇的憨番扛樑↓     台南導覽解說~~


        據說,這是南部建築形式,又稱為「憨番舉厝角」用意為:一說,過去受洋人欺侮,在此發洩曾受欺負的情緒;二說,洋人帶來台灣從事苦力的番,力氣大可以勝任「扛」的工作;三說,當時有人一直來煩建築師,建築師遂捏一個同面貌的人像來舉厝角,頗有的整人意味。在建築實際意義上,則可以有鞏固及分散重力的效果。






很有趣呦!這是台南市古蹟裡很有特色得地方,特別提出來介紹,和大家分享,只有古蹟裡才找的到,下次在古都府城逛古蹟,抬頭瞧瞧,他們躲在那裡賣力的扛著屋子?





         ↑大天后宮的憨番扛樑↓                                憨蕃扛樑還有以下三種有趣的傳說:1.相傳有一個大家都叫他老番角的人,因為這個人很喜歡批評別人又愛狡辯,有一天,他跑到正在興建中的廟宇裡,對著裡面的種種東西大肆的批評一番,結果使蓋廟的師傅十分的不高興,晚上就叫他的徒弟照著老番角的面貌做了尊陶像,又吩咐徒弟將老番角的陶像放到牆頭上,作勢扛著廟角,以解心中之不悅。




2. 「憨番」是荷蘭人佔據台灣時,所引進的黑人塑像。因為黑人天生有蠻力,所以匠師把這種塑像放在牆頭上,以支撐沈重的屋角。                                                                                                              


 3.以前台灣中南部的主要居民以平埔族為多,漢人常以「番仔」來稱呼他們,而這些「番仔」力大無窮,適合用來做為負重的力士,所以匠師把其做成塑像放在牆頭上,以支撐沈重的屋角,也有放於樑架上,做扛樑狀者稱「力士扛樑」。 


     


↑開元寺憨番扛樑↓




↑北極殿的憨番扛樑↓




從這裡開始是憨番扛廟角↑開基武廟的憨蕃扛廟角↓




↑臺灣府城隍廟的憨番扛廟角↓



↑興濟宮憨番扛廟角↓



↑西羅殿的憨番扛廟角↓


下次在廟宇中見到抬著厝角的憨番,除了想起這些可能有真實依據,可能是穿鑿附會的傳說,也別忘了誠心感謝這些憨番們長久以來無怨無悔地幫人們扛著沉重的廟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九蓮慈聖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