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自創始以來,即以符、錄、齋、醮爲其主要活動方式,尤其天師道以符錄齋醮見長,故世人目之爲符錄派。其歷史源遠流長。漢魏之後一直爲道教主流的符錄諸派,在宋、元四百年間進入一個新的興盛發展時期。它的繁榮,植根於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土壤。宋、遼、金、元交相陵替,漢族政權羸弱不振,空前尖銳的民族矛盾,縱貫這一歷史時代。戰亂、饑荒、天災、瘟疫及橫徵暴斂,貪官污吏,民族仇隙等,沈重地壓在人們頭上,在苦難中輾轉呻吟的民衆,不得不寄一線希望於冥冥中神靈。以符錄祈禳社祓,以消災卻禍,呼風喚雨,治病除瘟,度亡濟死爲職事的符錄道派,於是乎便盛行於民間,活躍於朝野,正一、上清、靈寶三大符錄派正是這樣發展的,由於它們的傳衍,並派生出天心、太一、東華等支派。後來神霄、清微、淨明等符錄新派,也應運而生,道派林立,符法倍出,呈現出所未有的昌盛景象。


     符錄道派的興盛,與封建統治者的扶植利用密切相關,從北宋真宗仿效李唐,推崇道教以神化趙氏皇權,到金延元室利用道教以籠絡漢人,歷朝諸帝對道教的崇尚程度,雖則有別,而扶植利用的基本政策卻始終未變。在皇室的尊崇扶植下,符錄道派得以興旺發達,道士們紛紛奉詔設醮作法,基本佼佼者如三十代天師張繼先,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道士王文卿、林靈素、留用光、張留孫、吳全節等,或營救封官授爵,或營救賜紫衣贈號,紅極一時,許多道教宮觀,如規模宏大的龍虎山上清宮,茅山元符萬壽宮,玉笥山萬壽承天宮,廬山太興國宮等,皆由朝遷撥銀興建修繕,並賜田置産,成爲巨大道教莊園,爲大批符錄道士提供了衣食之資,隨符錄道派興盛、發展、改革、大批卷帙浩繁的符錄道法,齋醮科儀書籍陸續編刊。新符錄派如清微法,神霄法,天心正法,淨明法等紛紛出世,尤以內丹與符錄結合的“雷法”一類符錄最爲盛行,成爲當時符錄中的時新法寶。


      正一、上清、靈寶三大符錄舊派,分別以龍虎山、茅山、閣皂山爲本山,三家鼎立遂成定局,皆以江南爲傳播區。三家盛衰互有不同:正一派從北宋中期崛起,日趨昌盛。漸成爲三山符錄首領;上清、靈寶二派則漸呈衰落之勢,三派皆順應新潮流而有所革新,並派生出天心、太一、東華等新支派。迨至北宋真宗朝,對正一派特別重視,大中樣符五年(1012年),敕改龍虎山真仙觀爲上清現,八年(1015年)如見第二十四代天張正隨,賜以當時道士中最高階位的“先生”號,爲正一天師受朝廷賜號之始。吏部尚書王欽若奏請於汴京爲正一天師立“授錄院”。從張正隨開始,到南宋末的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正一天師幾乎代代都得到宋室所賜“先生”號。南宋理宋嘉熙三年(1239年)加封張道陵爲“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正一靖應顯佑真君”,並命第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提舉三山錄,兼禦前諸宮觀教門公事,主領龍翔宮。正一派從此取得了統領符錄諸派的地位。但究竟何謂符錄,何謂齋醮,衆說紛紜,有說純屬封建迷信,不屑一顧,不謂內含科學哲理,需正確對待。根據龍虎山嗣漢天師府保存資料並採訪龍虎山地區終生從事道教事業的老道,據說所謂符、錄、醮,並非像社會上一般人所說的那樣,它卻有一定哲理,否則它就不可能歷代相傳,延續至今。現分述下:   


第一節 


     符是將神力以“符號”的形式,附著在規定的“文字”(或圖形)上,並書定在特定的物品(如紙、絹、木、石)上,作爲天神的旨令,系道士們所使用的法術。道士們稱它可以遣神役鬼、鎮魔壓邪、治病求福。蛇的起源,據《山海經》上說:“海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樹,蟠屈三千里 上有二神,一曰神荼,二曰鬱壘,主閱領衆鬼之惡,害人者執以葦索,而用飼虎焉”。後來黃帝據此,立桃梗以當門戶,驅鬼避邪。桃梗象徵度朔山桃樹,暗示桃樹梗上有神在捉鬼,以後桃木也有了驅鬼的神力。《淮南子.詮言》許慎注:“鬼畏桃,今人以桃梗徑寸許,長七八寸,中分之,書祈福禳災之辭”,寫了祈福禳災之辭的桃梗,便是最原始的“符錄”,因爲它既是驅邪避鬼的象徵物,又寫有具體文字,既能請來專治邪鬼的神,又可針對某些具體的鬼,人們相信它威力巨大,更能保佑人的安全健康。現道場中作法時所用的“拷鬼桃杖”、“桃木印”等,想均系度朔山桃樹的流傳。有說“符”是帝王下達命令的憑證,(如古代的虎符)具有無上的權威。它轉變成道教法術的“符”與兩漢時期的讖緯及星辰信仰的盛行有關,當時方術之士謂天神有符,或爲圖,或爲篆文在天空以雲彩顯現出來,而錄之爲神符。也有說天神授給了方土神符。據《三國志.張魯傳》載:“張陵學道鶴鳴山中,造作符書”。道書中說太上老君傳授青童大帝的二十四訣中,便有“服開明靈符”、“佩星象符”、“佩五神符”等。認爲服符水,佩符圖均可以“災不能傷,魔邪不敢難”。至魏晉南北時期,符的使用更加廣泛,並已變爲帶有宗教色彩的圖案文學,藉此作爲與靈異世界溝通的信物,符的功用也越來越大,字體越來越艱澀難認,形式越來越神秘莫測。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在《道藏》正一部第九九六冊《開壇法語》中說得好:“吾家法錄,(指錄符,因籙有籙像和符一樣,道教習稱符籙爲法籙),上可以動天地,下可以撼山川,明可以役龍虎,幽可以攝鬼神,功可以起朽骸,修可以脫生死,大可以鎮家邦,小可以卻災禍。”符籙


有如此神功,不僅普通百姓信奉備至,而且唐、宋、元、明、清朝代中,不少封建統治者也崇拜異常。元朝統治者令天師後裔“掌領三山符籙”,由皇帝欽定了天師符籙的地位。朱元璋早在做吳王時,曾對天師後裔頒發過《命普施符水旨》的命令,要普遍使用符水爲人治病。所謂符水,就是將符浸泡水中,因爲符是天神的象徵,吞服符水,就意味著天神進入人體,幫助人驅除疾病和災害。明太祖、明英宗、明憲宗等都先後頒發過禁止麽出假造符錄的敕令,保護天師世家符錄的專利權,提高天師符錄地位。


一、               符的功能:


據《漢天師世家》載:(一)用符水治病。唐初,第十一代天師張通元,字仲達,天性靜默,常獨坐一室,非時不出,雖家人罕識其面。歲大疫,以“標”植水中,汲飲者皆愈,乞符水者不遠千里而至,(標,系符錄的一種)。北宋徽宗時,天下瘟疫流行。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書符投大甕貯水以飲疫者,皆愈。”南宋時,王子魏王鎮守明州時有疾,第三十三代天師張景淵“咒水飲而愈。”明初,第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入朝京師“求符者日以千百計,待吏不暇給,閉關拒之不能止,乃錄巨符,投朝天宮井中,人爭汲之,須臾水竭土見,猶弗已。太祖爲立亭井上,號太乙泉。”明中葉,杭州瘟疫注行,第四十五代天師張懋丞亦“書巨符投井,飲者立愈。”除用符水治病外,天師後裔還有用所謂“木葉”、“鐵券”來治病防災。如第十九代張天師張修:“性淳樸,躬耕幹野,以疾告者,錄木葉治之,皆愈。”(木葉系一種木質符錄)第二十三代天師張季文當五代十國戰亂之際,乃鑄鐵環券數萬,佩之可免兵災,求者甚衆。(二)用符籙抵禦自然災害,“解州鹽池水溢。詔治之,書鐵符投池中,怒霆磔蛟死,鹽課複常”。這是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曾爲宋徽宗鹽池治蛟的事。第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也因“持符治潮”有功,受到元成宗的嘉獎。第四十七代天師張元慶於明弘治已未年(1499年)由京師還山“舟次沽頭閘,旱淺不前,有司請禱,書鐵符投白象潭,薄暮雲蒸,雨注遂利涉焉。”由於符錄的功能神通廣大,故名目繁多,按《黃庭遁甲緣身經》載遇惡鬼有 六甲 六乙符遇火有六壬六癸符遇水有六戊六已符打官司有六庚六辛符,這些符或燒或服,或以灰沖水服下,或埋於門前窗下,或揣入懷中,或貼在牆上,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威力。根據不同需要和陰陽法事所用之符主要有:


    `符的分類:


    陰事:梵氣燈符、破獄符、收魂符(由朱元帥(朱産),陶元帥(陶榮),魯元帥,魏元帥,田元帥,孫元帥(孫乙)等執行)。


    陽事:(一)開山符;(二)遷患符:(三)發奏符;(四)傳遞符:(以上由溫瓊元帥執行)。(五)拜表符:(六)拜斗符:(七)總召符;(八)鎮宅符;(九)鎮妖符(由王元帥(王善)石元帥(石成)殷元帥(殷郊)孟元帥(孟山)荀元帥(荀興善)等執行。(十)解厄符(由馬元帥,辛元帥(辛環),龐元帥(龐喬)鄒元帥,聶元帥,韓元帥等執行)。(十一)求財符(由趙元帥(趙公明)執行。(十二)祛瘟符,(由康元帥(康席),焦元帥,曾元帥(晏安),應元帥,岳元帥(岳飛)等執行)。(十三)祛邪符(由劉元帥(劉俊),楊元帥(楊彪),肖元帥,艾元帥等執行)。(十四)滅火符(由鄧元帥(鄧忠),李元帥(李伏虎)執行)。(十五)報應符(由張使者(張驕)執行)。(十六)催生保産,送子符(由高元帥(高元)執行)。(十七)和合符(使人家庭和睦、散凶)。(十八)護身符(根據人的生辰八字來定符)。(十九)大水符(用於防洪,畫在木板上,一般六天才可畫成。(二十)五雷符等。


    現在道教祖庭嗣漢天師府在進行守教活動所用的符書計(一)《清微陰陽符籙》一卷,內有四十二張符樣,用於陰醮,陽醮兩種醮事。主要有如召天將符、總召符、召功曹符、啓師符、發奏符、淨壇符、破穢符等。(二)《清微拜表符錄》一卷,內有四十二張符,多爲做拜表道場時所用。(三)《陰梵氣燈符錄》一卷,內有符樣十二張,主要在打陰醮時使用。(四)《九幽破地獄符》一卷,有符樣七十餘種,主要給婦女打陰醮時用。(五)《雷霆都諸將符錄》一卷,共有符樣七十張,主要是三十六天將符,如王靈官符、馬元帥符、趙元帥符、朱元帥、康元帥、溫元帥、殷元帥、高元帥等符。同一個元帥因使用任務不同,有幾張符如溫元帥有解厄、治病、傳遞文書、送子、催生、保産等符。此外還有掃瘟、斷瘟、禁瘟、解瘟等符。


     三、符的功能分析


符籙何以會治病有效,避邪靈驗,防禦自然災害有功,這是幾百年來爭認不休,迄今尚無定論的問題。它雖不能用科學方法來驗證,但也不能完全給以否定,因爲有事實存在。有人認爲人體有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磁場,此場伴隨人的一生,如磁場中的陰陽平衡即反映人的健康。如人體有病,即表示磁場中陰陽不平衡所致。符籙通過得道者高道的書和念,(被認爲是氣功態)而畫符的紙上聚集了一個場,這個場通過病人的吞服和攜帶,與人體的場相融合,逐步調整人體磁場使之平衡,人的疾病即可痊愈。人遇危難或遇車禍,被認爲是人體磁場不平衡而導致人失魂落魄,發生事故。所以“消災解難符”能改變人的磁場,使之不發生事故。也有人認爲,符籙是氣功治病的另一表現形式。理由是符籙必須由得道的高道所畫的才有療效和靈驗,而這些高道均爲有修煉功夫而深得其法的氣功師。他將意念治病轉到紙上成爲資訊紙,病人通過這一信訊在體內的調整,使疾病得到好轉。就如目前氣功師用水作爲信息水治病的道理相同。理由是符籙是氣功師在氣功態時腦中所出現的現象。據稱:目前有些氣功師不懂符錄也沒見過符,但在氣功態時腦中出現了一些奇怪的圖像,他們把這些圖像畫出來被證實是符籙。第三種認爲,符籙本身是沒科學道理的,只不過通過符籙給病人一種精神安慰和寄託。而中醫認爲,許多病人一種精神所致,符錄通過道士的畫和念咒,給病人一種精神安慰和思想寄託,病人精神趨於平衡,思想得到解脫,從而病情好轉。第四種認爲,符中有藥,符咒是表面做作的一種治病手段,真正起治病作用的是藥物,歷代天師中有不少天師都是精通草藥而且修煉功夫深,並深諳“雷法”的氣功師,天師的法官大部也都是中醫能手,他們在畫符時在符水裏加入藥粉,病人服後,藥到病除,只說符咒靈驗,符中加藥之事,卻諱莫如深。龍虎山上清鎮群衆深知此中奧秘,用符加藥治病的事例,他們可舉了很多。


根據《道法會元》卷一說:“符者天地之真信,人皆假之以朱墨紙筆,吾獨謂一點靈光,通天御地,精神所寓,何者非符,可虛空、可水火、可瓦礫、可草木、可飲食、可有可無、可通可變,夫是謂之道法。”又說:“符者陰陽契也,為天下之志誠者能用之,誠茍不至,自然不靈矣,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萬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萬物之神,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紙,號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對。”另據《素問》說:“至病發符,符朱墨爾,豈能自靈,其所以靈者,我之真氣也,故曰符無正行,以氣而靈,知此說者物物可以寓者,泥丸砂草亦可以濟人矣。”以上均反覆強調,畫符主要是心誠意正,運用真氣,精神所至,金石為開,符就靈驗,這和氣功治病之說道理是一致的。


 


    四、畫符的十戒八忌


畫符念咒,並非一般道士所能爲,它一定要出自受過職的高道之手,才被認爲是有靈驗的符錄,未受過職,沒有扶將,更無役使萬靈之權,不能畫符。同時要求道士在畫符時,一定要嚴格遵守畫符的程式,按各種各樣的畫法和要求去畫才有作用。總的說來有十戒八忌,這是對畫符人的道德要求,必須遵守,否則畫符無效。此十戒是(一)戒貪財無厭。畫符人,爲別人消災解難,略收些財物,當無可非議,但不能藉此斂財,貪得無厭,除衣食所需,多餘部門應奉獻宮觀。(二)戒遲疑不決。畫符時應速斷速決,“一點靈光”一氣呵成。(三)戒魯莽從事,操之過急。應心情淡泊,中庸行事。(四)戒假公濟私。戒用宮觀器具物品,爲個人發財。(五)戒褻瀆神明(六)戒無故殺生(七)戒好色酗酒(八)戒鋪張揚厲。(九)戒朋比爲奸(十)戒濫收學徒,傳非其人,泄露天機。除十戒外,道教還對畫符人規定了八忌,就是避開忌諱事物,如犯了八忌,畫符失效,永無靈驗。此八忌是:(一)避婦女經血。(二)忌見色動心,以作符爲名,行雲雨之事。(三)忌神志錯沈,遇生病或醉後畫符,(四)避新婚蜜月期間畫符。(五)避忌藉術起家致富,而遷神怒。(六)避忌見死不救。(七)忌爲匪盜歹人畫符,要婉言謝絕。(八)忌擡高身價,求得名譽、地位。


     五、畫符的程式


符錄的種類很多,各種符有各自的畫符程式和方法,例如“百解消災符”,畫符的程序是:


     一:須齋戒浴身、淨口(禁葷酒),具虔誠之心,備辦果、酒、香、焚香祝告,禮拜(三拜九叩),放置畫符用具,如水(或醋精或酒)、紙(以黃裱紙爲佳)墨(或朱砂)筆等。


     二:清水咒語:“此水非凡水,一點在硯中,雲雨須臾至。病者吞之,百病消除,邪鬼粉碎,急急如律令”。


     三:清紙咒語:“北帝敕吾紙,書符打邪鬼,敢有不服者,押赴 酆都城急急如律令”。


     四:清筆咒語:“居收五軒神將,電灼光華納,一則保身命,再則縛鬼伏邪,一切死活天道我長生,急急如律令。”


     五:然後握筆在手,做好畫符準備,密咒:天圓地方,律令九章,吾今下筆,萬鬼伏藏,急急如律令,接著叩齒三通,含淨水一口,向東噴之,聚精凝神,一筆畫下,邊畫符,邊念咒:赫郝陰陽,日出東方,敕收此符,掃盡不祥,口吐三昧之水,眼放如日之光,捉怪使天蓬力士,破病用鎮煞金剛,降伏妖怪,化爲吉祥,急急如律令敕,也有念:赫赫陰陽,日出東方,吾今書符,普掃不祥,口吐三昧真火,服氣一字光明,捉怪使天蓬力士,破七用災疾金剛,降伏妖魔,化爲吉祥,急急如律令。咒完符成。符成之後,還必須結煞。俗語:刀無鋼不快,符無煞不靈畫符容易結煞難。同時還要懂竅,《道法會元》卷一《道法樞紐》中說:古云畫符不知竅,反惹鬼神笑,畫符若知竅,驚得鬼神叫。據天師府的老道士說:結煞要用三種煞(天罡煞`湧泉煞`肘後煞),而常用的是天罡煞和湧泉煞。什麽符,結什麽煞,念什麽咒。自古以來均系師傳口授,不形成文字,故《道藏》無載,史籍無考,口授時還要起誓爲盟,不得泄露天機。最後老道長說了四句天罡煞歌決月月常加戌,時時見破軍,破軍前一位,誓不願傳人。


 


 


龍虎山正一天師道授籙弟子 臺灣 王麗香  節錄自《中國龍虎山天師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九蓮慈聖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