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如來 大日如來(梵語:Mahavairocana) 大日如來,又譯為毘盧遮那、光明遍照。華嚴宗以『毘盧遮那』為蓮華藏世界的教主的法身佛,法相宗視為釋迦牟尼佛的自性身,天台宗以之為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我真言宗則奉為真言教主,稱為摩訶毘盧遮那佛。依金胎兩部大日的理智分別,金剛界大日如來結智拳印,表智法身。胎藏界大日如來結法界定印,顯理法身。以理智不二之覺體為大日如來之體。 法身如來合則為一大日,分則為五佛,五佛象徵五智,五智完全開顯便可即身究竟成佛,密教八祖相承的即身成佛頌曰:『六大無礙常瑜伽,四種曼荼各不離,三密加持速疾顯,重重帝網名即身,法然具足薩般若,心數心王過剎塵,各具五智無際智,圓鏡力故實覺智。』一心具足六大,六大即地水火風空識,為萬有之體性,諸法之本源。六大說的根本淵源於【大日經】卷二的『我覺本不生,出過語言道,諸過得解脫,遠離於因 緣,知空等虛空』之經句,配以真言種字即:阿字本不生,配地大;縛字出過語言道,配水大;囉字諸過得解脫,配火大;吽字遠離於因緣,配風大;欠字知空等虛空,配空大;吽字是我覺,配識大。此六大具足種種德性業用,分為精神與物質兩大類,前四大地水火風是色法,屬於物質;識大是心即精神,空大為心物融攝無礙之一如不二者。上自諸佛,下至眾生,均依此六大而建立,宇宙處處皆是一心的顯露。要言之,六大具『堅、濕、煖、動、無礙、了別而周遍』之德性,有『持、攝、熟、長養、不障、決斷』之作用,含『本不生、離言說、無塵垢、離因緣、等虛空、了義不可得』之義,總攝 『黃、白、赤、黑、青、白及種種』之顯色,與『方、圓、三角、半月、團、圓及種種』之形相,萬有諸法均不出此六義之範疇。 大日如來」 是密宗的最高本尊,梵名摩訶毗盧遮那,「摩訶」是「大」 的意思,「毗廬遮那」為「日」的別名,故譯為 「大日」,有遍照之義,表本來法爾,遍滿一切處。 大日是照遍宇宙一切萬物的大日輪,凡是在世間的一切生物,不單是人間,甚至于極微小的禽蟲草木,也均蒙受到大日的恩惠。誰能夠不享受大日輪之光明,而能安住于大法界呢?所以說「大日如來」為哺育一切世間萬物之慈母,亦即佛之主尊的 理由。 「大日如來」 之名號來自於中國唐朝「善無畏三藏」,〈西元637至735年 間〉所譯之漢文佛經譯本《大日經》記載。 大乘佛教經典之《大方廣佛華嚴經》裡的「大日如來」, 稱為「毗廬遮那佛」。「大日如來」又因如太陽光明遍照之意,因此又名稱「遍照如來」、「光明遍照金剛」,此即顯揚遍照宇宙一切萬物,而無絲毫阻礙的法體。 「大日如來」 是釋迦牟尼佛之法身,集一切眾生及諸佛如來的心性於一身。也是一切萬物的法體,所以又有「清淨法身佛」的稱號。 〈大日經疏〉 曰:「梵音毗廬遮那者,是日(太陽)之別名。即除暗遍明之義也。然世間日則有方分。若照其外不能及內。明在一邊不至一邊。又唯在白晝光不照夜。如來智慧日 光則不如是。遍一切處作大照明矣。無有內外、方所、晝夜之別。(中略)世間之日不可為喻,但取稍微相似。故加以大名曰摩訶毗廬遮那也。」 「大日如來」對內照被真如法界,對外照被一切 眾生而無障礙,具有眾德圓滿,常住不變,身心融通,集一切眾生及諸佛如來之心性。更於眾生心中,能存本來法爾,遍滿一切處,因此稱為光明遍照。 「大日如來」為密宗主要教典〈大日經〉與〈金剛頂經〉的教主,「大日如來」即五方佛之首,攝持萬法,故手結轉法輪印,以獅子座安住者,表如來為諸法之 王,於諸法中變化無礙,猶如獅子為獸中之王,於諸獸中遊行無畏故。且為各部密續曼荼羅中佛部的主尊,故非常被重視。其形像有法身與報身不同的顯示,報身時 具各種瓔珞等受用飾。 又依〈大日如來儀軌〉所說,此尊可演化至兩百 多尊,內攝諸佛與佛母、菩薩與女菩薩、明王與明妃、聲聞、緣覺、護法守母、諸天、星宿、空行、世間神祇等,為度亡儀軌本尊。 「大日如來」 住中央密嚴淨土,身白色,表水大之淨相,乃屬佛部之主尊,能轉色蘊入第九識(阿摩羅識)成法界體性智,除去下劣、愚癡,能調伏一切痴性眾生,而証得「大日如來」法性身。 密教奉「大日 如來」為真言密教之教主,並以之為金剛界與胎藏界曼荼羅的中心本尊。 「大日如來」在金剛界與胎藏界曼荼 羅之意義分別為:胎藏界「大日如來」代表“理”,是「大日如來」的“理法身”,而金剛界之「大日如來」 則代表“智”,因此為“智法身”。 胎藏界意指如來大悲的理世界,表示成佛的根源,宛如成佛的母胎,是為“因位;而金剛界就精神的意義而言,就是摧毀眾生的煩 惱, 並且把降伏煩惱的智慧喻為金剛不壞,代表著如來智慧的世界,是為“果”位。 「大日如來」之真言又稱〈大日灌頂真言〉或〈光明真言〉,若能時常誦持此真言者,將得智慧而破除無明煩惱。
革凡成聖不改其面 聖凡一如理智不二
毘盧遮那光明遍照 化魚為龍不捨其鱗
【大日經疏】謂『毘盧遮那』有除暗遍明之義,具有三義:
一、如來智慧日光,遍一切處作大照明,無有內外方所 晝夜之別。
二、如來日光遍照法界,能平等開發無量眾生種種善根,乃至成辦世間出世間殊勝事 業眾務。
三、佛心之日雖為無明煩惱戲論之重雲所覆障而無所減,究竟諸法實相三昧圓明無際而無所增。
以此三義,世間之日雖不可為喻,以取其少分相似,故以『大日』為喻。
毗盧遮那佛(梵文 वैरोचन,Vairocana),又譯為「毗盧折那」、「毗盧舍那」、「盧舍那佛」、「遮那佛」、「大日如來」(梵文 Mahavairocana)。原出自《華嚴經》,是釋迦牟尼的別稱。但因譯音不同,造成後世各宗派對它有不同的解釋。華嚴宗認為毗盧遮那佛為報身佛,是蓮華藏世界的教主。天台宗認為毗盧遮那佛是法身佛,盧舍那佛為報身佛,釋迦牟尼佛為應化身佛。密宗則認為毗盧遮那佛為至高的唯一法身佛,金剛界的根本。他是密教最大本尊。
名稱釋義
毗盧遮那(Vairocana),意為照耀,是光明遍照的意思[1],唐朝實叉那陀譯《八十華嚴》採用此譯名。但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出的《六十華嚴》,譯為盧舍那[2]。
唐譯《八十華嚴》卷八:「至此世界,名『娑婆』,以金剛莊嚴為際,依種種色風輪所持蓮華網住;狀如虛空,以普圓滿天宮殿莊嚴虛空雲而覆其上,十三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匝圍遶,其佛即是毘盧遮那如來世尊。」毗盧遮那佛是娑婆世界的佛,亦即是釋迦牟尼[3]。又《八十華嚴》卷75:「佛子!於汝意云何,彼時太子得輪王位供養佛者,豈異人乎?今釋迦牟尼佛是也。」唐般若另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卷本中,此段譯為「今世尊毘盧遮那如來是也」可說明梵文《華嚴經》本中,毗盧遮那如來與釋迦牟尼是可互換使用的。嘉祥吉藏大師在《華嚴遊意》即闡明此義[4]
各派見解
佛教內部不同學派,對「毗盧遮那佛」的解釋也不盡相同:
- 舊譯《華嚴經》(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六十卷)譯為「盧舍那」。
- 新譯《華嚴經》(于闐實叉難陀譯),八十卷)譯為「毗盧遮那」。
- 華嚴宗據此認為:毗盧遮那與盧舍那分別為音譯的全稱和略稱。「毗盧遮那」為報身佛,是《華嚴經》所說蓮華藏世界(佛報身之淨土)的教主。
- 天台宗以毗盧遮那佛為法身佛、盧舍那佛為報身佛、釋迦牟尼佛為應身佛。
- 法相宗與上述解釋相同,但所尊稱略有不同。法相宗以毗盧遮那佛為自性身,盧舍那佛為受用身、釋迦牟尼佛為變化身。
- 密宗視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摩訶毗盧遮那,梵文Mahāvairocana)為理智不二的法身佛,為密宗尊奉的主尊之一。
《大日經》(《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在密教經典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由中印度密宗大師善無畏於唐開元四年(716)在洛陽大福先寺譯成中文。
化身
毗盧遮那佛的憤怒化身是不動明王,相傳曾經降伏過大自在天,是佛門中伏魔的大力者。
日本東密興教大師認為阿彌陀佛即是大日如來的化身[5],明朝淨土宗的蓮池大師也有相同的看法。[6]。在尼泊爾 是尼瓦爾人地方神馬琴德拉納特。
注釋
- ^ 《一切經音義》:「毗盧遮那,案梵本『毘』字應音云無廢反,此云種種也。毘盧遮那云光明照也。言佛於身智以種種光明照眾生也。或曰:毘,遍也。盧遮那,光照也。謂佛以身智,無礙光明,遍照理事無礙法界也。」
- ^ 《一切經音義》:「盧舍那,或雲盧柘那、亦言盧折羅、此譯雲照,謂遍照也。以報佛淨色遍周法界故也。又日月燈光遍周一處,亦名盧舍那。其義是也。」
- ^ 《八十華嚴》卷十二〈如來名號品〉:「諸佛子!如來於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義成』,或名『圓滿月』,或名『師子吼』,或名『釋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毘盧遮那』,或名『瞿曇氏』,或名『大沙門』,或名『最勝』,或名『導師』。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 ^ 《華嚴遊意》:「建初法師曾以此問興皇一大學士。云:舍那、釋迦,為一為異耶?答云:舍那釋迦,釋迦舍那。建初即云:我已解。」
- ^ 《阿彌陀秘釋》:「一者無量壽。法身如來居法界宮,不生不滅。是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壽佛。二者無量光。法身如來妙觀察智光,遍照無量眾生,無量世界,常恆施利益。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光佛等等」。
- ^ 《彌陀疏鈔》:「智覺云:『總持教中,說三十七佛,皆毗盧遮那一佛所現。謂遮那內心,證自受用,成於五智。自當中央法界清淨智。次從四智,流出四方四如來。其妙觀察智,流出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如來。』則一佛而雙二土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