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述傳 3

《地火明夷》卦  六五,箕子之明夷

 



今本竹纪年》殷紀中記載纣王五十一年‘冬十一月戊子,周師渡孟津而還。後來箕子返鄉回中原朝見周天子,路過殷商故都的廢墟,看到宮室都已毀壞,上面已經長出了青青的禾苗。箕子非常傷心,想要哭泣,又覺的不可以,因為只有女人才愛哭,於是寫了名為《麥秀》的詩,以歌當哭。  《麥秀》詩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


 白話解釋:「麥芒尖尖啊,禾苗油油。那個頑皮的孩子啊,不聽我的好話。」 其中頑皮的孩子,說的就是紂王。殷商的遺民聽了,無不為之流淚。記載於《尚書.洪範》。


    史料中的箕子朝鮮箕子朝鮮乃殷商遺裔在朝鮮半島上所建地方政權,臣於周,後又臣於秦,為周秦海外之屬國。箕子朝鮮為衛氏朝鮮所取代,衛氏朝鮮為漢之「外臣」、屬國。漢武帝伐朝鮮,裂其地為四郡,為漢的邊疆轄區


權,臣於周,後又臣於秦,為周秦海外之屬國。箕子朝鮮為衛氏朝鮮所取代,衛氏朝鮮為漢之「外臣」、屬國。漢武帝伐朝鮮,裂其地為四郡,為漢的邊疆轄區。有了箕子朝鮮,方有衛氏朝鮮,方有漢之四郡,方有高句麗史、渤海史,從而構成了東北古史、東北民族與疆域史的基本系列,而箕子朝鮮是為中國東北史之開端。周武王封箕子於朝鮮之地。有謂“朝鮮”即“朝日鮮明”之意,“朝”讀如“朝日”的“朝”;但在《史记》卷一百一十五《朝鮮列傳》第五十五“集解”引張晏雲︰“朝鮮有濕水、洌水、汕水,三水合為洌水,疑樂浪朝鮮取名於此也。”索隱雲︰“朝音潮,直驕反,鮮音仙。以有汕水,故名也。汕一音訕。”史記中也有周武王封箕子於朝鮮之地。

注釋1.中國古籍[山海經-海內經]曰︰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朝鮮
。如果北海為今天的渤海的話,有學人認為箕子朝鮮初期位今中國河北、遼寧和内蒙古東南部。箕子朝鮮在朝鮮半島統治了近一千年。根據《太原鮮于氏世譜》,朝鮮的鮮于氏源自箕子朝鮮的後人。

而他們從箕子開始,一共經歷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紀才被滅。         根據史記記載箕子朝鲜據說是商朝的遺臣箕子建立,典籍中最早出現朝鮮一詞的是《尚書大傳》中。 但記載箕子的這兩本古書並沒有提及箕子從中國遷徙到朝鮮或者箕子建立朝鮮的描述。一部分考古發現表明被認為是箕子封地的朝鮮(今遼東,北韓)琵琶型的銅劍在外形和金屬成分上與同期中國其他地區的類似武器有所不同,但禮器,生活器具则大體相當。有一種觀點認為箕子朝鲜的疆界是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動的,起初與孤竹國一同處於遼西地區,有遼西出土的殷晚期青銅器中,方鼎內底中心有銘文亞侯為佐証。後來由於燕國的強大而退居遼東和北韓。《魏略》中記載秦開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裡,至滿潘汗為界。朝鮮遂弱。也有一些學人認為箕子朝鲜與檀君朝鲜並存。箕子朝鮮位於檀君朝鮮西部大約是今中國河北,遼寧和内蒙古東南部。箕子朝鮮後被衛滿朝鮮所滅。漢武帝 時在檀 君朝鮮西部滅了衛滿朝鮮。根據韓國人的歷史書《三國遺事》所載,檀君的後人在箕子來到朝鮮之後,帶著人民南遷,以免和箕子帶來的人做成衝突。這些人後來成為了三韓的始祖。箕子傳位至四十一世箕準,當時為漢初天下大亂,燕、齊、趙數萬人前往避居,箕準加以安撫收留,箕子朝鮮統治了朝鮮八百多年,後來中國被秦始皇統一,但當時中國的疆域最東只達遼東,鴨綠江以南仍未成為中國版圖,但不少齊燕的遺民不願為秦始皇統治,都逃入朝鮮。至漢初,為漢高祖封為燕王的盧綰在今日北京一帶起兵作反,後被漢高祖派兵平定,盧綰北逃入匈奴,其手下衛滿則帶領千名餘黨東入朝鮮,當時的朝鮮準王厚待衛滿,對他封地賞賜,但衛滿反過來借此在朝鮮培植勢力,後來不幸為燕人衛滿所殺害,王位被篡,箕氏建國約九百二十九年,遂亡。
 
﹝今北韓平壤城外兔山之上仍留有箕子墓﹞於公元前193年推翻朝鮮準王,建立衛氏朝鮮,這是朝鮮信史的第二個王國,也是由東逃入朝鮮的中國人建立。


箕子的事跡在中國的史書《尚書》、《史記》、《漢書》、《三國志》。根據韓國人的歷史書《三國遺事》所載,檀君的後人在箕子來到朝鮮之後,帶著人民南遷,以免和箕子帶來的人做成衝突。這些人後來成為了三韓的始祖。


箕子朝鮮是受到極大的推崇與讚賞。朝鮮人時常以「箕聖」來稱呼箕子,
而稱自己的國家叫「箕聖國」。中國史籍中的朝鮮中國史籍中有「東夷」,意即東邊的弓箭手。東夷是華夏民族對東方民族的稱呼,並非單指某一族群。其認定範圍也隨之更改。從黃帝時期的山東,河南一帶,到中國東北,再到日後秦漢時期的朝鮮半島及日本列島。朝鮮和韓國認為:現代朝鮮人可能是東夷的一支,這從朝鮮先民對箭藝的熱愛,與日本及山東半島(齊國、魯國)的先民都相似。若按此推斷,
則朝鮮應有五千年歷史,但是因為缺少直接證據,中國以及日本史學界並不予以承認


注釋2.            出於民族主義原因,目前有部分朝鮮韓國學者對此段歷史的存在有一定爭議,不承認箕子朝鮮的存在。:以及史記上是有提到箕子封朝鮮之地,不過畢竟是商朝、周朝的事,由來已久,並無法完全確定其真實性,所以個人持保留態度。附帶一提,照韓國史書『三國遺事』
的說法,韓國人是人和虎交配所產下的。(壇君神話。原本一熊一虎想要變成人。熊成功變成人,虎沒有成功,最後是人虎相交而產下韓國始 祖壇 君。)『三國遺事』有提到箕子,不過照他們的說法真正的始 祖是壇 君。古朝鮮【王儉朝鮮】 魏書云 乃往千載 有壇君王儉 立都阿斯達【經云無葉山 亦云白岳 在白州地 或云在開城東 今白岳宮是】開國號朝鮮 與高同時 古記云 昔有桓因【謂帝釋也】庶子桓雄 數意天下 貪求人世 父知子意 下視三危太伯 
可以弘益人間 乃授天符印三箇 遣往理之 雄率徒三千 降於太伯山頂【即太伯今妙香山】神壇樹下 謂之神市 是謂桓雄天王也 將風伯雨師雲師 而主穀主命主病主刑主善惡 凡主人間三百六十餘事 在世理化 時有一熊一虎 同穴而居 常祈于神雄 願化爲人 時神遺靈艾一串蒜二十枚曰 爾輩食之 不見日光百日 便得人形 熊虎得而食之 忌三七日 熊得女身 虎不能忌 而不得人身 熊女者無與爲婚 故毎於壇樹下 呪願有孕 雄乃假化而婚之
孕生子 號曰壇君王儉 以唐高即位五十年庚寅【唐高即位元年戊辰 則五十年丁巳 非庚寅也 疑其未實】都平壤城【今西京】 始稱朝鮮 又移都於白岳山阿斯達 又名弓【一作方】忽山 又今彌達 御國一千五百年 周虎王即位己卯 封箕子於朝鮮 壇君乃移藏唐京 後還隱於阿斯達 爲山神 壽一千九百八歳 唐裵矩傳云 高麗本孤竹國【今海州】周以封箕子爲朝鮮 漢分置三郡 謂玄菟-樂浪-帶方【北帶方】通典亦同此説【漢書則眞臨樂云四郡 今云三郡 名又不同 何耶】


考古中的朝鮮根據考古所得,在數十萬年前,朝鮮半島之上已有原始人類居住。朝鮮半島的舊石器時代始於公元前70萬年,公元前10世紀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到了公元前4世紀進入鐵器時代。韓國和朝鮮史學家猜想朝鮮人原來是生活在亞洲北面大陸的阿爾泰語系各民族,逐漸遷移到朝鮮半島北部而衍變而來,


從公元前廿四世紀 :中國大事:相傳帝堯即位。
韓國大事:傳說天神桓雄受天符印降太白山頂神檀樹下,娶熊女而生子檀君王險。即位後都平壤,國號朝鮮。元前4世紀,在北部形成了一個奴隸制國家,史稱古朝鮮。而在半島南部由土著部落形箕子朝鮮
   
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朝鮮最早是西周滅商之後,商朝遺臣箕子到朝鮮半島與當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國」。


史學家司馬遷的著作《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後一個國王紂的叔叔箕子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到了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推舉為國 君,並得到周朝的承認而成為諸侯。史稱「箕子朝鮮」。



思程編述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九蓮慈聖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