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派
宋代出現的新符菉派。南宋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四三:「自漢天師宏正一之宗,而天心正法出矣。當其受印劍於玉局,蕩妖異於寰區,法之濟時,厥勳盛矣。」認為天心派由張陵所創,自是托古之辭,但可證明天心派由正一龍虎宗派生而來,鄧有功《上清天心正法序》稱: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臨川縣吏饒洞天受神人指點,掘地得「玉篆天心秘式一部,名曰正法」。「然未識訣目玉格行用之由,復遇神人指令,師於譚先生名紫霄,授得其道」。饒洞天遂被稱為「天心初祖」。掘地得書,自是神話,它表明饒洞天寫了一部天心正法之書。但天心派是否由他建成,尚難斷定。至「紹興之初,路真官再編天心法」。(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四三)天心道法由此盛行起來。路真官,名時中,曾作《無上三天玉堂大法》、《無上三天玉堂正宗高奔內景玉書》行於世,成為南宋行天心道法最著名的道士。方勺《泊宅編》卷七:「朝散侍郎路時中行天心正法,於驅邪尤有功,俗呼路真官。」天心正法原重符印,傳至路時中,亦汲取新說,強調作法者須重內煉,以內煉為本。《無上三天玉堂大法》卷一:「道在我身,修之久則可以成真,吾之真元既成,將有餘而補不足,所以莫非法也。」該書卷三十論煉度亡魂須先自己成就玄功,作法時,只要「使內囗以合外囗,外神以符內神,則一瞬之間報應如響矣」。南宋時,又有廖守真傳天心正法,形成一個天心支派。《道法會元》卷二四六《天心地司大法》載彭元泰《法序》:「昔宗師廖真人(廖守真)修大洞法,誦《度人經》,北帝遣殷郊護助真人修煉大丹,所到則瘟疫消滅。」《道法會元》卷二四七記其傳系為:廖守真傳蕭安國,安國傳彭元泰,元泰傳史白雲,白雲傳費文亨,文亨傳陳一中。陳一中是元延祐時人,說明該系從南宋傳至元代。元代,雷時中傳天心正法。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卷五《雷默庵》傳,雷時中(1121—1295),字可漢,號默庵。其先豫章人,後家於湖北武昌金牛鎮。幼習詞賦,通詩經,三領鄉薦。後傾心道教。據說,庚午年(1270)三月三日,漢其在道壇誦《度人經》時,蒙路真官下降,授以「混元六天如意道法」,教他「大興吾教」。並稱此教由太上老君所授,「專以《度人經》為主」。(他與廖守真一系皆強調調《度人經》,與金允中所說天心出於正一天師似有不同。)此後,「四方聞其道行卓異,及其門者日眾。弟子數千人,分佈東南、西蜀二派。首度盧、李於宗師,及南康查泰宇,由是盧、李之道行乎西蜀,泰宇之道行乎東南。混元之教,大行於世。所著《心法序要》、《道法直指》、《原道歌》,皆發揚混元通化之妙」。據此,雷時中所傳之天心派,似又可稱為混元派,為天心派各支流傳最盛者。明清活動情況不見記載,是否在元末已合流於正一?有待進一步研究
宋代出現的新符菉派。南宋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四三:「自漢天師宏正一之宗,而天心正法出矣。當其受印劍於玉局,蕩妖異於寰區,法之濟時,厥勳盛矣。」認為天心派由張陵所創,自是托古之辭,但可證明天心派由正一龍虎宗派生而來,鄧有功《上清天心正法序》稱: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臨川縣吏饒洞天受神人指點,掘地得「玉篆天心秘式一部,名曰正法」。「然未識訣目玉格行用之由,復遇神人指令,師於譚先生名紫霄,授得其道」。饒洞天遂被稱為「天心初祖」。掘地得書,自是神話,它表明饒洞天寫了一部天心正法之書。但天心派是否由他建成,尚難斷定。至「紹興之初,路真官再編天心法」。(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四三)天心道法由此盛行起來。路真官,名時中,曾作《無上三天玉堂大法》、《無上三天玉堂正宗高奔內景玉書》行於世,成為南宋行天心道法最著名的道士。方勺《泊宅編》卷七:「朝散侍郎路時中行天心正法,於驅邪尤有功,俗呼路真官。」天心正法原重符印,傳至路時中,亦汲取新說,強調作法者須重內煉,以內煉為本。《無上三天玉堂大法》卷一:「道在我身,修之久則可以成真,吾之真元既成,將有餘而補不足,所以莫非法也。」該書卷三十論煉度亡魂須先自己成就玄功,作法時,只要「使內囗以合外囗,外神以符內神,則一瞬之間報應如響矣」。南宋時,又有廖守真傳天心正法,形成一個天心支派。《道法會元》卷二四六《天心地司大法》載彭元泰《法序》:「昔宗師廖真人(廖守真)修大洞法,誦《度人經》,北帝遣殷郊護助真人修煉大丹,所到則瘟疫消滅。」《道法會元》卷二四七記其傳系為:廖守真傳蕭安國,安國傳彭元泰,元泰傳史白雲,白雲傳費文亨,文亨傳陳一中。陳一中是元延祐時人,說明該系從南宋傳至元代。元代,雷時中傳天心正法。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卷五《雷默庵》傳,雷時中(1121—1295),字可漢,號默庵。其先豫章人,後家於湖北武昌金牛鎮。幼習詞賦,通詩經,三領鄉薦。後傾心道教。據說,庚午年(1270)三月三日,漢其在道壇誦《度人經》時,蒙路真官下降,授以「混元六天如意道法」,教他「大興吾教」。並稱此教由太上老君所授,「專以《度人經》為主」。(他與廖守真一系皆強調調《度人經》,與金允中所說天心出於正一天師似有不同。)此後,「四方聞其道行卓異,及其門者日眾。弟子數千人,分佈東南、西蜀二派。首度盧、李於宗師,及南康查泰宇,由是盧、李之道行乎西蜀,泰宇之道行乎東南。混元之教,大行於世。所著《心法序要》、《道法直指》、《原道歌》,皆發揚混元通化之妙」。據此,雷時中所傳之天心派,似又可稱為混元派,為天心派各支流傳最盛者。明清活動情況不見記載,是否在元末已合流於正一?有待進一步研究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