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皂山派
即靈寶派。漢末以來,葛玄傳古靈寶經,經葛洪至葛巢甫,創立經菉派道教的靈寶派道團。靈寶派在宋元間以閣皂山為本山,主要在民間活動。閣皂山萬壽崇真宮第四十六代宗師楊伯,元代曾被封為「太玄崇德翊教真人」。宋元間靈寶派主符咒齋醮和度亡祭煉之術,但亦摻合進雷法和內丹術。參看靈寶派條。
高玄派
高玄派祖述葛玄,以修習老子《道德經》為主。尊奉老子和無上真人尹喜。同時還修習《想爾注》、《老子內解》、《老子節解》等經文,取得法師職位者,授予高玄派道德紫虛大菉。此派有自己特定的經戒和傳承威儀,唐後融入上清道法中。
洞淵派
晉末馬跡山道士王篡得《洞淵神咒經》,開洞淵道派,入唐而盛。唐代道士韋善俊、葉法善、尹憚(單字應為音字旁)等,皆為洞淵派道士。洞淵派道士受洞淵三昧法菉,其法上辟飛天之魔,中治五氣,下絕萬妖。洞淵派屬於經菉派道團。
北帝派
上清派支派。屬於經菉派道教。唐代道士鄧紫陽,誦天蓬咒,感北帝授劍法,見重於唐玄宗,開北帝派。鄧紫陽傳其子鄧德成,後有鄧延康、黃洞元、瞿童、何元通傳其術。北帝派傳《北帝經》及北帝豁落七元符,行辟邪禳禍之事。
天台派
上清派支派。唐代上清派以茅山為本山。至司馬承禎,又開天台山道派和衡山道派。司馬承禎居天台山,和陳子昂、李白、孟浩然、宋之問、王維、賀知章等交遊,道功甚高,傳薛季昌,薛傳田虛應,田傳馮惟良、徐靈府、陳寡言等。天台派和衡山派皆是唐代傳上清經菉的道派。
升玄派
升玄為靈寶支派。以信奉《太上洞玄靈寶升玄內教經》而得名。道士授升玄五戒後成為升玄內教弟子,逐次晉級,授以相應的經戒和法菉,直至升玄派最高一級的無上登天畢券,唐代後升玄派融入靈寶派。
老華山派
宗祖北宋道士陳摶的一個道教派別。據《宋史·陳摶傳》稱:陳摶,字圖南,自號扶搖子。毫州真源人(或謂四川安岳人)。少業儒,後唐長興(930—933)中,舉進士不第,遂隱居武當山九室巖,後移居華山雲台觀和少華石室修道。與隱士李淇、呂洞賓等為友。後周顯德三年(956)被召至京,問飛昇黃白之術。世宗命為諫議大夫,固辭不受。宋太宗太平興國(976—984)間,又奉召至京,甚得太宗尊崇,賜號「希夷先生」。相傳年百餘歲而卒。陳摶好《易》,曾著《無極圖》、《先天圖》、《易龍圖》等,其《易》學思想對宋代理學家有很在影響。他又是內丹術的實踐者和理論家,其內丹學說為宋元內丹各派理論奠定了基礎。他傳有弟子,但卻沒有開啟道派。《諸真宗派總簿》載有以他為宗祖的道派,名老華山派,系後世所創,始創於何時,已難稽考。